一次性醫用手套是醫務人員在工作中預防的標準標準。其目的是避免手被微生物污染,防止皮膚或手上現有的微生物傳播,避免化學損傷或減少銳器損傷。但如果手套使用不當,會適得其反,導致病原微生物的進一步傳播。如何使用手套既能保護醫務人員自身,又不污染病人和環境?
常用的不規范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:
(1)手套更換頻率低,一副手套可以用一上午,上班穿,下班摘。
(2)到處摸同樣的手套,如標本、文件、筆、手機、鍵盤、桌面、門把手、電梯按鈕等。
(3)戴同一副手套給多個患者采血。
(4)PE一起戴手套和橡膠手套,反復脫戴。
戴一次性醫用手套確實保護了個人,但污染手套隨意接觸其他物品會帶來更可怕的環境交叉污染,其危害是不可估量的。
《醫院隔離技術規范》規定:手套的使用應根據不同操作需要選擇合適的類型和規格。
a. 接觸血液、體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、嘔吐物和污染物時,應戴清潔手套。
b. 手術等無菌手術,接觸病人損傷皮膚、粘膜時,應戴無菌手套。
c. 一次性醫用手套應一次性使用。
d.不同的療護理的患者應更換手套。
e. 手術后脫下手套,按規定的程序和方法洗手,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,必要時衛生手消毒。
f. 手套損壞時,應及時更換。
g. 戴無菌手套時,應防止手套污染。
只有醫務人員意識到戴一次性醫用手套的優缺點,及時更換污染手套,不隨意接觸公共物品,養成良好的手衛生習慣,才能提高整個工作環境的生物安全水平和自身的保護能力,確保醫療安全。